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桃園縣103年度兒童及少年生活需求調查研究報告

  • 發布單位:兒童及少年福利科
  • 資料提供單位:社會局

(一)依據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」第13條規定:主管機關應每四年對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、社會參與、生活及需求現況進行調查、統計及分析,並公布結果。

(二)本局於103年依規定委由國立台北大學辦理本市兒少生活需求調查,由陳芬苓副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,魏希聖副教授及施世駿副教授擔任協同主持人;本研究案採取問卷調查方式,針對轄內未滿18歲的兒童、兒童家長及少年進行調查。

(三)報告建議摘錄如下:

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方式,針對桃園縣內未滿18歲的兒童家長及少年進行調查,最後完成的有效問卷包括未滿7歲兒童家長版463份(有效樣本率77.9%)、7-12歲兒童家長版439份(有效樣本率70.2%)以及13-17歲少年版683份(有效樣本率78.9%)。在調查中各階段兒童及少年的性別、區域皆平均分配,具有弱勢身分者各約有一成。由父母基本資料可知:國中小階段的離婚狀況增加;國高中少年母親為新移民的比例增加;年齡越小問卷越能看出父母大學畢業比例增加;父母工作狀況是以雙薪家庭為主,但必須注意失業家庭的支持。大部分家庭以兩位兒童為大宗,而主要照顧者仍以女性為主,且桃園縣一般家庭每月平均收入有一定水準。由親子關係可知桃園縣父母教養方式較為權威;父母因兒童年紀越小而需請假者越多,約有一成會嚴重影響工作。

此外,少年打工目的是希望能有自由運用的金錢;兩成少年反映難以應付考試,且壓力大的比率偏高;少年對自己的教育期望很高,多數希望讀到大學以上或碩博士。兒童主要休閒場所為公園廣場,少年最常使用的休閒活動已變成電子產品,且國中階段使用時間增加很多,以打電動、線上遊戲、交友聊天比例偏高。由少年的社會參與顯示其有熱忱存在,但活動場域以社區為主。少年偏差行為值得注意的是飲酒比率較高,且部分有嘗試自殺的現象;少年的性騷擾及性侵害經驗比例並不低。學齡前兒童家長福利需求在於增加親子館、增加育兒津貼;學齡期兒童家長以補助學雜費或各項現金補助為主;少年則集中在增加專屬少年的室內外休閒場所、增加打工及就業服務協助。

在單雙親家庭方面,單親家庭在經濟上經歷貧窮,照顧安排大量依賴托嬰中心及幼兒園,且缺乏課業輔導及文化資本培養機會;單親家庭因無人替換照顧責任而需常請假;單親家庭少年的較常使用學校營養午餐,晚餐自己吃的比率偏高;較低比率單親父母知道少年放學後動態或交友情形;單親家庭少年的學業成就較低,較少補習及參加才藝班,因資源缺乏而影響其人力資源累積及後續生涯發展。單親家庭少年長時間使用3C產品比率很高,其交友品質及人身安全容易暴露在風險中;單親家庭在喝酒、性行為、離家出走、逃學翹課、被同學罵髒話等偏差行為經驗上明顯較雙親家庭為高。單親家庭兒童家長福利需求以舒緩經濟壓力的現金福利為主,雙親家庭更在乎補充性照顧服務的品質。

在區域方面,從父居的文化十分明顯;山區的照顧問題是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滿足孩子身心發展,海區則是當地的兒童休閒場地不夠;南區少年表示父母對行為的要求很高;城市區域(南區及北區)的晚餐用餐情形多樣化,山區少年則是自己吃飯的情形較多。南區少年困擾問題主要是學校課業,海區與山區較有選擇就讀學校的困擾,海區另有交友人際、健康疾病困擾。此外,北區少年想要達到的學業成就較低;北區及海區少年花在於3C產品及線上遊戲的時間較多。山區少年在性行為、喝酒、離家出走等偏差行為經驗明顯較高。海區及北區學齡前兒童家長福利需求以托嬰及托育相關為主,而海區學齡期兒童家長對兒童醫院的醫療資源較有需求,北區對新移民服務中心的需求較低,南區學齡期兒童家長較希望加強媒體/電玩/漫畫分級制度。
本研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關意見,包括家庭照顧、社區及休閒生活、學校生活及生涯、社會參與服務與社會包容、心理健康及偏差行為預防等方面,以利桃園縣政府相關局處未來規劃政策時可以參考:
一、家庭照顧方面
1. 重視單親少年的身心狀況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教育局)。
2. 重視單親家庭貧窮的事實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教育局)。
3. 支持雙薪或單薪家庭育兒的負擔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勞動及人力資源局、教育局)。
4. 培養親職能力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家防中心、教育局、勞動及人力資源局)。
5. 擴大以兒童及青少年為對象的優惠措施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財政局、勞動及人力資源局、教育局、交通局)。
二、社區及休閒生活方面
1. 增加及強化親子館及運動中心功能(相關機關:城鄉局、教育局、社會局)。
2. 活化社區中心功能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文化局)。
3. 強化圖書館的功能(相關機關:文化局、觀光旅遊局、教育局、工商發展局)。
4. 持續舉辦縣內藝文及音樂活動(相關機關:文化局、觀光旅遊局)。
三、學校生活及生涯方面
1. 改善小學至高中教育體制內的教學法(相關機關:教育局)。
2. 增加少年職涯探索及相關輔導計畫(相關機關:教育局、勞動及人力資源局)。
3. 職業訓練銜接機制的建立(相關機關:教育局、勞動及人力資源局)。
四、社會參與服務與社會包容方面
1. 增加正向經驗的機會(相關機關:教育局、社會局)。
2. 為弱勢家庭增加社會包容的機會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教育局)。
3. 重視桃園縣境內不同區域之兒少需求差異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教育局、衛生局、警察局、文化局)。
五、心理健康及偏差行為預防方面
1. 增加少年心理健康的資源,增加學校社工的設置(相關機關:衛生局、教育局)。
2. 以社工模式介入高關懷少年(相關機關:警察局、社會局、民政局、教育局、勞動及人力資源局、衛生局)。
3. 奬勵社區投入兒童及青少年工作(相關機關:社會局、民政局、教育局、文化局)。
4. 減少兒童及少年成為性侵害受害者(相關機關:警察局、教育局、社會局、家防中心)。